■核心提示:
·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税务部门2024年检查169名网络主播 累计查补收入近9亿元
·司法部部署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体育“饭圈”问题
·事关安全生产!七部门出手升级安责险保障力度
·最高法印发《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2025)》
每周法治热点(专题)本期(3月31日-4月6日)内容如下(按新闻发布时间先后为序):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农资打假”审判工作,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最高人民法院3月31日发布4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种子、农药、化肥3类重要农资,涵盖利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等典型犯罪手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税务部门2024年检查169名网络主播 累计查补收入近9亿元
新华社记者4月1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税务部门在2024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有力规范了行业税收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1日,税务部门再公布5起偷逃税款被处罚案件。
司法部官网4月1日消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23-2025年),司法部日前在全国部署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在前两年推出的“减证便民”“提速增效”举措基础上,进一步在公证服务“好”字上下功夫,在14个方面采取38项措施,实现“四优化四提升”。活动将从现在起持续至今年年底。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4月2日消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修改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
《规定》共24条,针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适用范围、风险报告、工作机制衔接、监督抽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义等方面进行了修改。
中国网信网4月2日消息 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依法严惩拉踩引战和攻击谩骂等行为,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60万余条,处置账号7.6万个,其中关闭账号3767个,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为运动员积极备战和体育赛事顺利举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华社4月2日电 应急管理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4月2日对外发布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提高安责险保障额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善事故预防服务机制,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是规范全国法院案件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性文件,在指导和服务数字法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夯实数字法院建设基础,实现“以业务规则引领技术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人民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2025)》。